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 12.《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 12.《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第2页

  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非常醒目,又非常简约,同时又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限定了写作的范围。新闻通讯的标题非常重要,因为读者拿起来之后会先看标题,然后才决定看还是不看。所以记者在写新闻标题时下力气很大,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对新闻标题的重视。

  按照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可把本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导语。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时间是2003年10月15日,地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事件是中国发射载人飞船成功。

  本文的导语用了两种写作方式:描述式和评论式。

  写发射的环境是"朝阳辉映",发射架是"耸入云天","神舟"五号是"乳白色",而写到杨利伟则是"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发射时,"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些都是细致的描绘,把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送入太空时的情景精雕细刻的描写出来,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这样的描写还把读者带入了一种激动人心的氛围中去,同学们请想一想,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过飞天梦想了,就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实现了,怎不让每一个中国人激情澎湃?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写法。

   本文的导语不仅于此,作者还对这个壮举加以评论,是谓评论式写法。在描写发射情景之后,又对其意义作了阐释:"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他表露的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倾向、观点,而是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对这件大事的倾向、观点。

  这样,文章一开始的导语就把读者引到了这样一个宏大而激动的场景中,同时,又对这次发射的意义作了评论,大张了中国人的志气。所以说,这个导语写得很到位,很精彩,既把最重要的东西用不多的文字告诉了读者,又写得生动感人,应该说收到了很好的新闻效果。

  第二部分(第2~26段),主体。叙述半个世界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

  主体部分要有充实、丰富并能回答有关问题的内容, 导语写完后,就要展开或阐发新闻事实。中国人的飞天梦实现了,而实现这个梦的航程则是漫长的,是几代人心血凝成的。本文的标题也揭示了主体的内容。事件通讯要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起因、人员、场面、结果等,以交等事件的复杂性和社会影响度。那么作者是如何组织好"飞天梦"这样复杂多样的材料的呢?主要是采用了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的方式来组织材料。

第4段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是由导语部分引出主体部分。文中说:"为了这个飞天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