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梳理第3页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问题 答案 1.谈谈对法律的认识? ①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②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因为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④法律具有规范作用(规定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⑤法律具有保护作用(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的方式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2.什么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3.违法行为分类有哪些?

(1)根据违反的法律,可以分为: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

(2)根据对社会危害性轻重来分,违法行为可分为:①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②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 4.三种违法行为的含义、表现、应承担的责任各是什么? (1)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如,欠债不还、捡到东西不归还失主、损害他人名誉、不让子女上学;没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等。这种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赔偿、道歉等)。

(2)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网;殴打他人;闯红灯等。这种违法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警告、罚款、拘留等)。

(3)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法的行为。如,杀人、抢劫、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贩毒等。这种违法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主刑和附加刑)。 5.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6. 《刑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7.什么是犯罪?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它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它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刑罚当罚性。它是犯罪的必然结果。

8. 什么是刑罚?其种类有哪些?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刑罚分两种类型:

(1)主刑。它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特点:主刑只能单独使用。

(2)附加刑。它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特点:附加刑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附加主刑使用。 9.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有哪些区别、相同点、启示? (1)区别:①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②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

③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2)相同点:都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启示:①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犯罪一定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即有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就可能会发展成犯罪行为。②青少年要:A.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B.谨慎交友;C.自觉抵制不良诱惑;D.正确对待父母和老师的教育;E.知错就改,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