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人教版 必修二 遗传密码的破译 课件(26张)
2014-2015学年人教版 必修二   遗传密码的破译 课件(26张)第3页

历史的步伐

1、1866年,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 2、1883年,科学家发现马蛔虫配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中的一半。 3、1890年,科学家确认了减数分裂产生配子。 4、1891年,科学家描述了减数分裂的全过程。 5、1902年,鲍维丰(T.Boveri)和1903年萨顿(W.Sutton)在研究减数分裂时,发现遗传因子的行为与染色体行为呈平行关系,提出染色体是遗传因子载体,可说是染色体遗传学说的初步论证。 6、1909年的约翰逊(W.Johannsen)称孟德尔假定的“遗传因子”为“基因”,并明确区别基因型和表型。 7、1909年,詹森斯 (F.A.Janssen)观察到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呈交叉现象,为解释基因连锁现象提供了基础。 8、1909年,摩尔根(T.H.Morgan,1866-1945)开始对果蝇迸行实验遗传学研究,发现了伴性遗传的规律。他和他的学生还发现了连锁、交换和不分离规律等。并进一步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从而发展了染色体遗传学说。 1926年摩尔根提出基因学说,发表《基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