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教学设计第2页

  复习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奴隶社会的历史,还记得中国的奴隶社会经历了哪几个朝代吗?这些国家的建立者是谁呢?

  复习提问: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是什么?此后又经历了哪些朝代的更替?

  出示夏商西周形势图。统治者在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大事就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夏、商、西周都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当时一国之主的统治者究竟是如何管理广大的疆域、统治众多的臣民的呢?今天这堂历史课,咱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2、西周的分封制

  (师)课件展示西周疆域图,西周的时候,疆域更广阔,势力最大的时候,东到大海,北到辽宁,西到陕西西部,南至长江流域,疆域广大,少数民族杂居其中。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周王面对这一大片疆土是又喜又忧,同学们猜一猜,周王,喜什么,忧什么?

  (生)疆土太大了,一个人管理不过来。统治者名言--"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

  西周初年,周王为了管理这么大的国家,使国家稳定采取了一种新的制度,把自己的亲信分配到各个重要的地方,建立相对独立的小国,要形成对周朝的保护。这种制度就叫---分封制。

  教师提问:原因--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生)疆域广大,而且当时交通通讯设备极其落后,难以对较边远的地区实施有效统治,周王通过分封制实际是建立对全国的控制网。

  教师提问:内容--归纳知识点:"授民授疆土"。(小字具体内容)

  教师提问:指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认识诸侯的义务。"如果你是诸侯,你需要为周王做什么?"

  (生)拱卫王室、朝觐、纳贡、服役等。共同抵御蛮夷戎狄。

  (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分封的过程。

  展示西周宗法制树型图。简单解释宗法制的层层分封和确立身份的嫡长子继承制。

  天子--(嫡长子世袭)--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西周就象这棵大树,周天子通过分封制的逐级分封构成了层层严密的社会管理网络,大大加强了等级制度。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师)周初分封了71国,其中又分为同姓诸侯国和异姓诸侯国。

  学生识图:《周初分封略图》。

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同姓诸侯国?什么是异姓诸侯国?如果你是周王,你会分别把他们安排到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