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第2页

4.友谊的特质(或者如何正确认识友谊?)

(1)友谊是一种亲密关系。 (2)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3)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5.我们在建立发展友谊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友谊需要澄清哪些观点?

(1)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3)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6. 友谊为什么不能没有原则?(或者友谊需要原则吗?)

答: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讲义气"、"够朋友"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其实,当朋友误人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1. 什么样的友谊才能经得起考验?

志同道合、志趣相投。

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

1. 如何建立友谊?

(1)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 (2)建立友谊,需要持续行动

2. 如何呵护友谊?

(1)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2)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

(3)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4)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3.怎样培养和发展真挚的友谊? 是建立和呵护友谊的方法。

4.网络交往的特点? 虚拟、平等、自主

5..慎重结交网友应该怎样做?(或者我们为什么要慎重结交网友? )

答:①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②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③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④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奠定友谊更可靠的基础。

6.在网络世界里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①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②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③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

④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

第六课 师生之间

1、 现代社会教师的含义?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2、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什么?

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3、怎样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

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收到尊重。

4、"教学相长"的含义?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5、师生交往的意义?

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的教。

6、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在师生交流,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怎么做?

(1)主动参与,勤学好问(2)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

7、如何对待老师的批评?为什么?

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8、老师批评原因:

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9、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10、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1)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2)当发生矛盾时,学会正确处理,也是尊重老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3)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11、师生彼此尊重的内涵?

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成果等。

12、怎样的态度有助于我们和老师相互交流?

  主动参与,勤学好问

13、教师的作用/工作特点?

(1)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2)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3)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14、师生关系:教学相长、亦师亦友。

15、为达到教学相长我们应该怎么做?

(1)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2)主动参与、勤学好问有助于与老师相互交流。

(3)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16、为什么要尊重老师?

(1)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2)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它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17、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1)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分析原因 (2)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