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六上圆的周长ppt、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六上圆的周长ppt、教学设计第4页

课堂活动二:动手操作,引导探索

(一)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下面,老师要请各学习小组利用手中的测量工具,互相合作,动手测量圆的周长。测量完后,相互交流一下,有几种方法?(学生讨论,动手测量)

2、反馈:哪个小组派个代表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测量出圆的周长?

(学生说出三种方法:绳测法、滚动法、软皮尺测,老师进行演示)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

转化

曲 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在刚才的操作中,我们用绳测、滚动的方法都能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不是所有的圆都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出它的周长的?同学们请看(老师甩动绳子系的小球,形成一个圆)小球的运动形成一个圆,又比如(老师演示摩天轮),你能用绳测、滚动的方法直接量出它的周长吗?

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太麻烦,有时也做不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既简单又能准确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研究圆的周长首先应考虑圆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二)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要探讨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关系?先探讨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课件出示一个表格)

正方形 周长 边长 周长:边长 1、 1cm 2、 2cm 3、 3cm 我的发现: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的比值是( )。即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 )倍。(多媒体显示)。

(三)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动手体会: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分工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求出比值,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了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并通过课件演示验证了结果。使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不仅理解掌握了知识,还学会了与人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并且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课堂活动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师:表扬全班同学。圆的周长到底比它的直径的3倍多多少呢?这里,我给同学们讲一个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测量圆周率的故事(1)多媒体课件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早在2000年前,我国古代数学经典《周髀算经》就指出:"圆经一而周三"的说法,意思是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和天文家祖冲之就已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比欧洲数学家要早1000年左右.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环形山,就是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我们确实应该为前人的聪明、智慧感到自豪和骄傲。后来瑞士的数学家欧拉用希腊字母∏代表圆周率。(板书::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如果用这个无限小数参加计算是不方便的,故通常将∏取两位小数。(板书π≈3.14)

(2)谈感想,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何感想?"

生1:我要向祖冲之爷爷一样努力学习,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生2:我们组刚才测量时不够细心,今后我们要向祖冲之爷爷学习,做一个细心的人。

本环节的设计,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由物化到内化,理解计算公式。通过转化,从而完成新知的生成。

课堂活动四:总结圆的周长公式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五:课堂反馈,全课总结,反思评价。

教师板书 1、 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可知:圆周率是怎样得出来的呢?根据小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周率=圆的周长÷直径= =π 是一个固定的值

判断.

1.Π=3.14 ( )

2.圆的周长是它的半径的∏倍。 ( )

3. 圆的直径越大,它的圆周率就越大。 ( )

4.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

5. 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

三、实践操作

2. 电脑课件出示主题图。如果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问题2: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c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打开课本64页例1对照,反思自己的解答过程)

2、由此我们可知,如果知道直径如何求周长呢?

圆周长=直径×圆周率如果我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C=πd

学生动手计算 通过辨析让学生巩固圆周率是常数的认识,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课外作业题目体现层次性,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