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五 第2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五 第2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业)第1页

第2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基础达标]

1.新中国刚刚建立,就召开了"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  )

A.占领教育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

B.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的地位

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

D.变半殖民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

答案 C

解析 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基本结束,从目的上来看,主要是进行建设,而不是革命,A项错误;题干强调以识字教育为主,B项错误;D项是教育的性质,但不是目的。只有C项既表达了性质又说明了目的,符合题意。

2.下图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赴校证,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

A.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C."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

D.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均是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由"赴校证"上的时间"一九五七年"可推断D项为正确选项。

3.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

A.当时中国出现了"大跃进"倾向

B.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

C.到1958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D.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据"1958年""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等信息,说明我国教育事业受到全国"大跃进"形势的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