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二(历史)理

命题人:何生浩 校对人:黄戈(2018.10)

第I卷(选择题,共计30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47-61位置)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

1.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如《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这种写法被称为"春秋笔法。"儒家认为"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根据所学,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 孔子编写《春秋》来维护君主专制

B. 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评判和教化功能

C. 《春秋》奠定了古代正史的编撰体例

D. "春秋笔法"有利于历史记录的客观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解释了"春秋笔法"的含义,并举例说明,最后阐述了儒家对史书的看法,即史书的批判和教化功能。根据"《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这说明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批判和教化功能,故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对君主的批判,没有体现维护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奠定我国古代正史编撰体制的是《史记》,而非《春秋》,故C项错误。从"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得知"春秋笔法"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反而不利于历史纪录的客观性,故D错误。

2.对下列材料理解合理的是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古有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史记·孔子世家》 秦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旨守、尉杂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