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汉 汉武帝时《诗》被儒家奉为经典,始称《诗经》,成为《五经》之一

A. 西周以诗为考查官员政绩的依据

B.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 孔子整理《诗》的目的是为"复礼"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了《诗经》的渊源及发展变化,可以看出《诗经》为文化典籍的儒学思想是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中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对题意的错误理解,不符合题意,排除;孔子整理《诗》去掉重复的而不是为恢复周礼,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学传统也并未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B. 民为贵,君为轻

C.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D.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判断出材料的主旨在辩证地看待"直"与"屈"、"巧"与"拙"、"辩"与"讷"等概念,符合道家思想中朴素的辩证思想的特征;无为是道家的思想,故D是道家思想,D项正确;A是法家思想,BC是儒家思想。故排除ABC三项。

4.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