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练习免费下载
部编版八上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练习免费下载第2页

   理由1:水流急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9.文中写"水",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

   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 ) (2)晓雾将歇( )

(3)实是欲界之仙都(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

1.(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指欣赏。2.(1)肉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盯辉映。(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4.文中写到了"猿呜",请说明"猿呜"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5.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比较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相与步于中庭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轼诣武卫营 ▲ (4)卒全其城 ▲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