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2:专题2.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作业)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2:专题2.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作业)第2页

  解析:依据表格中1915-1919年盈利指数的发展变化状况,可判断C项符合题意;B项与史实不符;A、D两项与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符。

  答案:C

  4.下图所示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分析图表,这说明中国近代(  )

  A.外贸出口总量逐年萎缩

  B.出口产品结构渐趋合理

  C.传统的手工业逐步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解析:题目图表是关于出口的商品分类,不是出口总量,故A项错误;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以轻工业为主,因此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不会合理,故B项错误;根据图表中1893年手工制品的出口比重为80%到1920年为40%,说明我国传统的手工制品减少,说明手工业逐渐走向解体,故C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

  5.有人把1920-1936年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继"黄金时代"之后的"白银时代"。在此发展期间,中国经济不但没有锐减,反而呈明显增长趋势。下面的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曲线图,与历史研究新成果相吻合的一项是(  )

  

  解析:从题干中的时间"1920-1936年"以及"中国经济不但没有锐减,反而呈明显增长趋势"可以看出,符合要求的应该是D项,该图在要求的时间段内呈现上升趋势。

  答案:D

  6.抗战时期,我国沿海地区和一些抗战前沿省份的部分厂矿进行了大规模内迁,人们称之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粉碎了日本的经济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