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作业第2页

A.起到了文化革新的作用

B.自下而上解放思想的弊病

C.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灾难

D.其发起者其实是胡适

7、陈独秀认为,以往历次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由他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可以说其实质是一场关于"人"的运动,即要改变"人",要换"心"。这说明该运动( )

A.继承了明末早期启蒙思想

B.忽视了政党斗争的价值

C.聚焦意识形态领域的革新

D.旨在宣传国民革命运动

8、"的、地、得"的用法这个让很多人头疼的问题实开始于白话文运动。古文不讲语法,而白话文运动有很强的"欧化"的意味,讲究语法结构, 这在当时有利于翻译和理解西方社会的科学著作。这表明 ( )

A.白话文合乎历史潮流

B.中国文学革命的紧迫性

C.文学研究的重大意义

D.西方文明适合中国国情

9、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但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

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是( )

A.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和方向

B.急功近利,试图仅靠文化运动改造社会

C.脱离群众,运动仅限于知识分子范围

D.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10、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