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作业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作业第3页

的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是不符合生产力实际发展水平的,故其改革脱离了苏联的实际;其政治措施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苏联解体。

答案 A

B组(能力题)

7.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中,最能直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

(  )。

A.大规模的垦荒运动

B.把所有的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

C.改变过去过于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

D.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解析 注意题干中"最能直接"这一限定词,显然D项措施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最能直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 D

8.有学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革",此观点得出是基于 (  )。

A.摆脱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B.当时苏联经济的较快发展

C."发达社会主义"的建成

D.继续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摆脱斯大林体制的束缚,故排除A项;他也没建成"发达社会主义",故排除C项;他上台后开始纠正赫鲁晓夫改革的混乱,故排除D项。说他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革是基于当时苏联经济的较快发展,故选B。

答案 B

9.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