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作业第3页

  

  材料三 下表为1981~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

年份 1981~1985 1986~1989 1990 社会总产值 3.3 1.8 -2 国民收入 3.2 1.0 -4 劳动生产率 3.1 -3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

  [解析] "不良后果"从材料中得出,即"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而"评价"则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

  [答案] 后果:粮食生产没有增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评价: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未能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2)观察图表,1968~1973年,苏联的GDP平均增长率有何特点?当时,掌权的是哪位领导人?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发展经济?

  [解析] 增长率特点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是迅速增长;其它两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措施: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3)材料三中,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解析] 注意抓住时间为1990年,此时为戈尔巴乔夫执政;"启示"言之有理即可,可从改革要从国情出发、改革要注重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等方面作答。

  [答案] 主要原因:斯大林体制的束缚,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启示:改革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改革要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要注意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