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重庆市九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重庆市九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D正确。

3.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内囊泡的运输过程中存在囊泡膜与靶膜的识别,这可能与囊泡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B. 氨基酸的跨膜运输和被转运到核糖体上都离不开载体蛋白

C. 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D. 人体内的细胞都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葡萄糖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体内的小分子物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有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此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

【详解】细胞内囊泡的运输过程中存在囊泡膜与靶膜的识别,这可能与囊泡膜上的糖蛋白有关,A正确;核糖体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不含载体蛋白,B错误;核孔是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是具有选择性,蛋白质并不能自由通过,C错误;人体内大多数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错误。

4.细胞呼吸是细胞内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等一系列代谢活动的总称。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外的葡萄糖分子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过程,至少要穿过3层生物膜

B. 用14C-葡萄糖研究肝细胞的糖代谢,可在线粒体等结构中检测到放射性

C. 无氧呼吸的两种类型中,产生酒精的都可叫作酒精发酵,产生乳酸的都可叫作乳酸发酵

D. 人体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因此人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