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4古代的经济政策 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4古代的经济政策 作业第3页

解析:C项有利于商业的发展;A项不是主要原因;D项表述不正确;故选B项。

答案:B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中的"时势"是指什么?"安于现状"和"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时势: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能力提升

1.《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ù,卖)"。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  )

A.商朝时期至西周时期

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

C.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

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

解析:"田里不鬻(yù,卖)"说明当时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也就是井田制。故选A项。

答案:A

2.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以下有关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井田制相类似,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农民只需向国家交纳赋税,生产积极性提高

C.该制度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个体农户耕作

D.实行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土地私有制,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解析:A项"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不符合史实,封建土地私有制当时广泛存在;当时农民除了交纳赋税之外还要服徭役和兵役,B项错误;在封建社会中,土地私有制不可能被消除,因而土地兼并问题不能解决,只能缓解,故排除D项。本题选C项。

答案:C

★3.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情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