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首发》辽宁葫芦岛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302edu首发》辽宁葫芦岛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第5页

 从表中提取各领域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2018临夏中学月考)近代中国社会认识和汲取西学的历程充满艰辛曲折,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材料二 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人主尊为神圣,不丈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成为当时清政府最佳选择的优势所在。(4分)

(2)19世纪晚期,马建忠对于西方的认识已经有所深化,请根据材料二加以说明。(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变化的趋势。(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