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时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时作业】第3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C

2、【解析】D

3、【解析】A

4、【解析】 B 注意题中信息变化,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显然在揭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

5、【解析】A 首先要明确 "刀耕火种"是在七八千年前原始社会时期,使用的工具有石刀、石斧、石犁青铜农具是在商周时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

6、【解析】B由材料中"耕"、"牛"等字在人名中的应用,说明当时已经产生了牛耕现象。注意C项是在西汉中期后。

7、 【解析】C楼车属于播种工具。

8.【解析】C 石斧和骨制耒耜属于原始社会时期的生产工具,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曲辕犁出现于唐朝,应用于江南地区的水田。

B 图为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促进了我国耕犁的完善。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是在汉代。

9、【解析】C

10、【解析】B 第一幅图表明了古代的农耕生活,第二幅图表现了古代的手工纺织,两者共同构成了古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状态。

11、【解析】D

12、【解析】A 通过材料可看出,在小农经济模式下,小生产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

(1)牛耕技术。

(2)生产方式:"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或自耕农经济)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古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条件:①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②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③优越的自然环境。④稳定的社会环境。(只要答对两点就满分)

14.答案:

(1)生活方式:"男耕女织"。特点:①自给自足。②以家庭为单位。③封闭性。④分散性。

(2)材料二。主要观点:农民长年劳累、生活贫困;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