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必修三 4.2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作业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必修三 4.2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作业第3页

A.保护物种 B.就地保护

C.迁地保护 D.建立基因库

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9.某滩涂是丹顶鹤的栖息地之一,在该滩涂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对丹顶鹤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就地保护

B.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网"

C.将丹顶鹤迁入保护区进行迁地保护

D.防止滩涂生态环境的污染

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它们的生存环境。

答案:A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解析:据表可知,改造后的优势种由旱生植物变成了水生植物,所以湿地的面积应当增加了。改造后植物种类增加,多样性程度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气候会有所改善。但是,增加的植物种类尤其是优势种并非经济作物,所以并未给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物质。

答案:D

11.下图中图甲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则该水体中好氧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接近于图乙中的哪条曲线?(  )

解析: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处理主要依赖好氧微生物,开始时有机污染物含量较多,所以好氧微生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但随着有机污染物逐渐减少,好氧微生物因缺乏食物而出现生存斗争,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数量随之下降。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