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5页

B是孟子民本思想;C是孟子人性问题,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1.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②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独尊儒术"并不代表其他流派的消亡,只是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成为正统思想,所以④说法有误,排除,所以答案选D,其他选项不符合,排除。

1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在理学家看来,"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故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其中的天理主要指作为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故C选项正确。AB与不符合题干中"体现在社会上",故排除。D"天人感应"的理论是董仲舒的学说,故排除。

13.主张通过内心的反省以"致良知"的是( )

A. 孟子 B. 程颢、程颐 C. 王阳明 D. 朱熹

【答案】C

【解析】

【详解】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故C项正确。孟子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