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A正确。孟子不否定君主专制,B错误。董仲舒的思想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C错误。董仲舒时期,社会未发生转型,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孟子、董仲舒、黄宗羲的主张,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的反映,题干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也是一定的时代背景的产物。

5.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要原因是( )

A.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 董仲舒的改造、推荐

C. "君权神授"的观点,神化了皇权 D. "三纲五常"是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答案】A

【解析】

【详解】思想是服务与政治的需要,汉代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主要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董仲舒的改造、推荐属于形式上,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都是董仲舒思想内涵,不是原因,故C和D项错误。

6.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 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 学术思想不同 D. 谈论的问题不同

【答案】B

【解析】

孔子站在贵族阶层角度提出仁的学说,但是爱是有等级差别的,并非一视同仁;墨子站在小生产阶级的立场,反对有等级的爱,主张真正的博爱,因此阶级的差别是造成思想差异的根源,故答案为C项。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都是在社会大变革时代,排除A项;B项不是根源,排除;二人均是针对剧烈变化的社会状况提出各自的主张,谈论的问题相同,排除D项。

点睛:本小题属于对比型试题,二者的不同点有许多,要注意题干所问"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回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7."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 )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