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作业第2页

  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

  解析:选D 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含有缓冲物质,过多的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H2CO3分解成CO2可经呼吸系统排出。

  5.某同学在上体育课时进行剧烈运动,此时需要通过一定的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

  B.产热增多会使体温升高,所以该同学体温会持续升高

  C.运动过程中该同学的血糖浓度持续降低

  D.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即可

  解析:选A 剧烈运动过程中肌细胞因氧气供应不足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从而维持血浆的正常pH;人体可以通过调节保持体温或血糖的相对稳定;大量流汗后饮水时要加点食盐,因为在大量流失水分的同时也丢失了无机盐。

  6.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高原训练,运动员体内红细胞增多

  C.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出现中暑症状

  D.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解析:选C 环境温度下降,人体代谢加强以产生更多热量来维持体温,而代谢加强与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有关,故A项所述属正常调节;高原训练,运动员体内红细胞增多以提高氧气含量也是对内环境正常的调节;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出现中暑症状属内环境稳态失调;饮食过咸,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随之升高,但这能在人体调节下恢复正常。

  7.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不需神经系统的参与

  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水等

  C.只有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才会遭到破坏

  D.免疫系统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解析:选B 血浆中的pH变化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例如当pH降低时,可以通过呼吸运动的加强排出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也会导致人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8.机体内环境保持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保持稳定不变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内环境维持较高的渗透压有利于维持细胞的形态与功能

C.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温度过高不利于酶活性的发挥,从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