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人民日报》2018年03月14日07版,作者刘焕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这是"文化全球化"产生的背景。

B."文化全球化"将趋同消融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

C.通过交流互动输出物质、文化产品是 "文化全球化"的欺骗性危害性的体现。

D.西方国家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文化全球化",以攫取更多利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从产生背景、影响、本质、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一伪命题作了细致的分析。

B.文章着重从经济与文化两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并阐述文化全球化推行的欺骗性危害性。

C.文章采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论证有力,逻辑严密,体现作者深度思考。

D.文章阐述了在西方文化全球化思想渗透下中国应持有的立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风俗习惯时,这个民族等于失去了灵魂。

B.西方国家极力宣扬"文化全球化"是基于利益的驱使,并力图使它成为整个世界的共同尺度。

C.世界应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如果以单一文化为取向,不能兼容反而消融其它文化,那将是灾难性的。

D.如果我们能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自主性,就可以有效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扩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里有一座古树养老院

梁衡

人类是从森林中走来,森林是人的家。遗憾的是, 正如社会上有对老人的虐待,也有对老树、古树的遗弃。在我对古树的探访中,竟意外地发现了一处古树养老院。园子的主人叫王相泽。他生在农村,小时家有大树,粗如圆桌,绿荫满院。那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也种下了永远的爱树情结。他大慈大悲,爱吾老以及树之老,企业稍有余钱便开始收养古树。

那天在园子里,我边走边听他讲救死扶伤收养古树的故事。十八年前的一天,他到外地出差,车子在公路上走,远处正在开山取石,山上隐隐有树。他就绕路来到山下,一棵从未见过的大树有合抱之粗,满树白花,灿若霜雪,屹立于石崖之畔。那粗壮的老根如老人青筋暴突的手指,正顽强地插入石缝,抓住每一处可借力存身的石块。但是脚下炮声隆隆,烟尘已经淹上树身,窒息着它的绿叶白花。眼看就要地动山摇,扑身倒地。此地名黄巢关,据传当年黄巢起义曾驻兵于此,还在树上拴过马。王相泽上去说:"反正你们要开山,这棵树也存不住了,不如卖给我。"结果他花了6000 元把树带回了家。后来一查,是棵毛梾树,山茱萸科,果可榨油,木质极硬,传说孔子周游列国时就用这种树做车梁,所以又名车梁木。现在这棵老树就舒舒服服地挺立在园中的一个小坡上,正时交6 月,序属初夏,满树白花笑得十分灿烂。老王收树有几条规矩。一不收山上野生的大树,二不收正常生长的树,三不收小树。反正一个原则:不干预树的正常生活。他只扶孤助老,做绿色慈善。

人总是看重现实的物质利益,而树却不同,它除了供人物质享受外还帮人记录历史、寄托精神。可惜我们目光太浅,只讲实用,对树用则植,不用则弃。园中有一棵柿子树十分惹眼,浑身堆满大大小小的疙瘩,像一个长满老年斑的老人。它来自陕西,树上的瘤体是一种病,主人早已将它遗弃。老王收来后仔细调理,现在树头已发出五尺长的新枝,去年又重新结果,挂满了一树的红灯笼。疙瘩树身倒显得更加古拙可爱。一次某司机告他某村有遗弃之树,他急去察访。只见一处院内有两棵三百年的老紫薇,墙颓草长,满目荒凉。一棵已经枯死,还有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