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错误,表述过于绝对化,原文强调的是"一首诗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整体感知"是欣赏研究诗词应遵循的原则,但不能说是唯一的方法。D项,"只能获得理性认识"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说用大数据研究诗词获得的是"外在印象""粗浅认知",而不是"理性认识"。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比如A项,就删去了文中的"大多"一词,变成"都是......",无形中扩大了范围,故错误。比如B项的"只能",把"整体感知"变成了欣赏研究诗词的唯一方法,故错误。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同时还考查文章论证的方法、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以及论证的结构等方面的知识。A项,"表明了作者'反技术'的态度"错误,本文并非持一种简单的"反技术论",而只是想强调不适宜用存在根本差异的方法来研究古典诗词,原文中有"不可否认,大数据......确有帮助""小学生使用大数据固然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提示。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