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之。小学生使用大数据固然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但这与诗词的教育旨趣相异。拿苏轼诗词来说,让孩子们将其看作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从具体作品中感受苏轼的悲欢离合、开朗豁达与家国情怀,并进一步培养起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不是比作为大数据视野下的客观对象而得出粗浅认知,要更有意义吗?

  《庄子•天地》篇中激烈地拒斥技术,认为技术的滥用会导致心灵的遮蔽。那么小学生使用大数据,有没有技术的"滥用"之嫌?这个问题姑置不论,重要的是,孩子们的蓬勃诗心不要就此遮蔽。

(选自《文汇报》2017年10月22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典诗词的主观性极强,写的都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故事,能流露出作者的人格。

B. 对诗词的欣赏研究只能采取整体感知的方法,而大数据无法对诗词进行整体化处理。

C. 大数据分析只是一项纯客观的技术方法,它无法触及诗词的内涵和意旨等本质特性。

D. 用大数据研究诗词只能获得理性认识,而不能与诗词内外的自然生命发生情感共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一篇小说和报道为例,提出了两个问题,表明了作者"反技术"的态度。

B. 文章通过对诗词和大数据各自特质的分析,论证了大数据研究诗词的不合理性。

C. 文章将体察涵泳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论述了感性启发对诗词教育的意义。

D. 文章论述两个论题之后,指出了大数据对孩子诗心的危害,回应了开头提出的疑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大数据来处理诗词,没有注意到诗词主观性、整体性的特质,是对美的肢解。

B. 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所以读者无法感知、理解诗人的人文精神。

C. 大数据分析容易使学生丧失"感动"的能力,因而很难真正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D. 在诗词教育中应通过情感教育来帮助人涵养性情,塑造人格,提升人生的境界。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写的都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故事"错误,扩大了范围,原文第二段说的是"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选项忽略了"大多"一词。B项,"只能采取整体感知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