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B. 世袭制度的没落

C. 郡县制的实施

D. 井田制度的盛行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战国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大量增多,其原因在于贵族制度的没落,即世袭制度的没落,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的是贵族制度的没落,和分封制的推广、郡县制的实施以及井田制的盛行无关,故A、C、D项错误。

5.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还提出"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至董仲舒时,将孔子的这一人伦秩序改造成"三纲五常"。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强化了伦理关系 B. 束缚人性加强君权

C. 强化了父权社会 D. 有利于思想大一统

【答案】B

【解析】

伦理道德关系仅仅是董仲舒儒家政治哲学的其中一面,故A项排除。材料"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到"三纲五常"董仲舒将孔子的事君逻辑理念上升到更高层面,以服从君主为必然,以此适应大一统君主专制需求,故B项正确。孔子、董仲舒两者的政治理念重在服务君主,而不是父权,故C项错误。思想大一统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所以B选项正确。

点睛:本题需要理解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不同。从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6. 战国时期秦国的青铜兵器出土数量很多,不少带有铭文,如"相邦吕不韦戈"、"相邦义(张仪)戈"、"上郡守戈"、"陇西守戈"等。这些铭文证实( )

A. 兵器使用者为中央高级官员 B. 秦国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C. 秦兵器分由中央和地方督造 D. 秦兵器带有显著的地域特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成就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相邦吕不韦戈"、"上郡守戈、陇西守戈"分别代指中央和地方上督造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