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5页

C. "大一统"格局得以奠定

D. 儒学得以发展和完善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秦汉时,人民造反,多是农民与士(读书人)结合,容易成功。宋明时,人民造反,多是农民而已,士(读书人)减少了,容易失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实行科举制,使读书人通过读书做官参与到政权当中来,扩大了统治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大一统"格局,故AC项错误;"儒学得以发展和完善"和"隋唐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至宋、明民之反,农而已,士稍也,易败""隋唐制度",联系所学隋唐的科举制的意义分析解答。

10. 一些西方人认为,在中国古代,道德、宗教、习俗以及法律往往难以分清,行政与司法也是同样。这一认识反映了中国古代( )

A. 人治社会的一般特征 B. 统治者忽视思想建设

C. 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 D. 坚持"以德治国"理念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统治者是一直加强思想建设的,是一直在强化思想统治的,而不是忽视思想建设,中国古代并非是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阿拉伯国家才是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材料主旨是强调中国古代的法治其实仍然是人治,材料是在强调人治与法治的关系,而非"以德治国"理念,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国古代的人治社会

11.南北朝时期,史籍中有关巴蜀豪族称谓的词汇通常有"大姓"、"大族"、"豪族"、"著姓"等等,但隋唐以来,"土豪"、"富室"、"富人"、"田家"等词汇取而代之,特别是中唐以后,这种情况变得尤为常见。这主要反映了

A. 商品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B. 地方势力割据的风险加大

C. 赋税制度调整加剧了土地兼并

D. 传统宗法血缘组织的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