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8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8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4页

调"知行合一"。这位哲学家是

A. 程颐

B. 朱熹

C. 王守仁

D. 王夫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浙江籍""良知之在人心""知行合一"等信息可知,材料中人物是王守仁,他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思想,故C项正确;AB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排除;王夫之提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故D项排除。

【点睛】"浙江籍""良知之在人心""知行合一"是关键信息。

8.王阳明《传习录》中载:"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这一主张表明王阳明

A. 不再认同内心自省的认知途径

B. 强调以实践去促进良知的发展

C. 片面强调用良知指导实践的开展

D. 强调实践是实现良知的唯一途径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若只好静遇事便乱"可知王阳明反对的是单凭内心自省的认知途径,但并非完全否定内心自省,故A项错误;王阳明强调"在事上磨炼做功夫"意在突出实践的作用,故B项正确,C项错误;王阳明虽强调"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但未否定其他认知途径,故D项错误。

点睛:材料"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9.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要把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文字,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将各种文字统一成标准文字,这一种标准文字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