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8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8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B.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 统治者转向"以法治国"

D. 统治者转向"无为而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很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思想控制的加强,故B项排除;"以法治国"是法家思想,故C项排除;"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故D项排除。

5.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曾长期居于正统地位。这一地位确立于

A. 春秋

B. 战国

C. 汉朝

D. 宋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汉武帝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而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故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儒学不占正统地位,故AB项排除;D项要晚于C项。

6.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这一思想的提出者应该是( )

A. 孟子 B. 朱熹 C. 董仲舒 D. 荀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可以看出材料认为理先于气,理比气更根本,理是万物的本原。结合所学知识,这是朱熹的理气论。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7.中国古代一位浙江籍哲学家提出"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