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任丘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任丘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

  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9、北宋科举增加了取士数量,许多贫穷士人通过科举成功完成了身份的蜕变,这使后来

  者有理由相信,可以通过科举凭借自身实力获得光明前途,并跻身贵族。据《宋史》

  记载,在有传的 1953 人中,布衣入仕者占 55.12%。这一现象有助于

  A.构建平等的政治管理体系 B.大幅提升政府行政效率

  C.进-步完善科举选官程序 D.改变传统政治结构

10、"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虽奉事朝而不用其法令。"

  针对这种现象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A.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B.地方实施"推恩令"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分割地方行政权、财权和军权

11、有学者在谈到中国近代历史时认为,当时生活在"天朝"的人们,自有一套迥然相

  别的价值标准。另有一种平等观念。他们对今天看来为"平等"的条款往往愤愤不

  平,而对今天看来为 "不平等"的待遇却浑然不觉。在该学者看来,让当时"天朝"

  的人们感到愤愤不平的条款应该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领事裁判权

  C.中英双方协定关税 D.片面最惠国待遇

12、清末某爱国人士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

  "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

  造货,夺我生产"。此信中的"新约"是指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近人治史,颇推洪、杨。夫洪、杨为近世中国民族革

  命之先锋,此固然矣。然洪、杨十余年扰乱,除与国家社会以莫大之创伤外,成就

  何在?建设何在?"对这一观点准确的理解是

  A.全面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B.赞赏太平天国是近代民族革命之先锋

  C.辩证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D.反对社会下层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14、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

  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

  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

  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 B.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C.中国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D.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15、有学者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是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

 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

  A.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 B.实现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C.有助于推翻封建皇帝制度 D.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

16、辛亥革命初期,革命党人认为要解决当时南北对立僵局,"非袁(世凯)不可"。但

  到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即将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革命党人又认为"非限袁不可"。

  "限袁"采取的主要设想是

  A.参议院决议临时政府定都南京 B.南京临时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

  C.要求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 D.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7、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