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民版选修2: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选修2:专题一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作业第3页

解析:选D。近代社会前期,中国社会面临两大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摆脱外来民族压迫;二是实现近代化、发展中国,无论哪一社会阶层均为实现这两大任务而努力。题干中思潮的演变正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反映。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梁启超民权思想的核心是"以群术治群",他援引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阐述了君、臣、民之间的关系。他说:"君之与民,同为一群之中之一人,因以知夫一群之中所以然之理,所常行之事,使其群合而不离,萃而不涣。夫是之谓群术。"至于君与臣,也就象铺子中"总管"与"掌柜"的关系,同样是为民众办事。他们的地位平等,没有尊卑之别,只有分工的差异。

--摘自赵书刚《从近代化视角看梁启超的民权思想》

材料2:孙中山认为民权必须有法制作保证,国家的法律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得益,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和保护人民的得益,因而人民应当有权创制法律。

--摘自刘杰《孙中山民权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民权思想的核心主张,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与梁启超的民权思想的不同点,并说明孙中山是如何实践其民权思想的。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1中的"地位平等""为民众办事"等关键信息概括出核心主张:君民平等,君主应服务于民众;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中此思想对当时社会的推动作用说明影响。(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2中的"人民应当有权创制法律"与材料1中"君之与民,同为一群之中之一人"等信息分析出不同点,孙中山将民权上升到法制层面;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为实现其主张所进行的具体史实进行说明。

答案:(1)主张:君民平等,君主应服务于民众。

影响:否定了君主专制理论;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精神动力。

(2)不同:孙中山将民权上升到法制层面。

实践:创立体现人民主权的民主共和国;在《临时约法》中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人民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