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选修1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作业(2)
2018-2019学年岳麓版选修1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作业(2)第3页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车驾南伐......自发都至于洛阳,霖雨不霁,仍诏六军发轸。高祖戎服执鞭御马而出,群臣稽颡于马首之前。......高祖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动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苟欲班师,无以垂之千载。......若不南銮,即当移都于此,光宅土中(指建都洛阳),机亦时矣,王公等以为何如?议之所决,不得旋踵。欲迁者左,不欲者右。"......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根本前提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及所学知识,分析该项措施的历史作用。

  (3)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

  答案:(1)措施:推行均田制。根本前提:不触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只对国家掌握的土地进行分配。

  (2)均田制的实行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民族的融合。

  (3)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策略:让群臣在继续南征和迁都洛阳之间作出选择。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答案:(1)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

  (2)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表明改革决心;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6世纪初,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黄

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6世纪初年,北魏全国人口(指政府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