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鲁科版选修3-5  3.2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作业(5)
2017-2018学年度鲁科版选修3-5  3.2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作业(5)第2页



A. A是α粒子的径迹,B是质子的径迹,C是新核的径迹

B. B是α粒子的径迹,A是质子的径迹,C是新核的径迹

C. C是α粒子的径迹,A是质子的径迹,B是新核的径迹

D. B是α粒子的径迹,C是质子的径迹,A是新核的径迹

7.7.14C是一种半衰期为5 73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若考古工作者探测到某古木中14C的含量为原来的,则该古树死亡的时间距今大约(  )

A. 22 920年

B. 11 460年

C. 5 730年

D. 2 856年

8.由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可知(  )

A. 放射性元素一次衰变可同时产生α射线和β射线

B.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新核的化学性质不变

C. 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的快慢不可人为控制

D. 放射性元素发生正电子衰变时,新核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增加1

9.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 )

A. 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

B. 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

C. 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

D. 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

E. 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10.10."轨道电子俘获"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一种形式,即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核内一个质子变为中子,原子核衰变成一个新核,并且放出一个中微子(其质量小于电子质量且不带电).若一个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轨道电子俘获"(电子的初动量可不计),则( )

A. 生成的新核与衰变前的原子核质量数相同

B. 生成新核的核电荷数增加

C. 生成的新核与衰变前的原子核互为同位素

D. 生成的新核与中微子的动量大小不相等

11.放射性同位素C被考古学家称为"碳钟",它可以用来判定古生物体的年代,此项研究获得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

(1)宇宙射线中高能量的中子碰到空气中的氮原子后,会形成很不稳定的,它很容易发生衰变,放出β射线变成一个新核,其半衰期为5 730年.试写出此核反应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