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4页

C、D项,故选B。

【点睛】天人感应,是中国古代儒教神学术语。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7.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道教思想成为主流

C. 道教思想深受理学影响

D.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儒道佛思想融合。道教思想在中国古代没有成为过主流思想,故排除B项;理学思想的形成有道家思想的影响,而非理学影响到道教思想,故排除C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汉代,故排除D项。"不违戾父母师长,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都体现了儒家忠君爱国,尊师孝上的思想,"不杀生"则体现了佛教思想,这些都出现与道教典籍中,说明出现了儒道佛三教思想融合的趋势,故选A。

8.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 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辩化

B. 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主流化

C. 实现了儒学的神学化和宗教化

D. 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生活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朱熹。儒家思想哲学化在孔子时期就出现了,故排除A项;实现儒学主流化和神学化的是董仲舒,故排除B、C项;根据"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可知作者认为朱熹是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生活化,故选D。

9."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此诗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