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 必修一:练习册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 必修一:练习册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作业第3页

  14题。

  

  图L5­1­5 早第三纪红色碎屑岩系分布示意图

  13.西北地区在早第三纪所处的温度带及该温度带的纬度分别是(  )

  A.温带,35°N~45°N

  B.热带,5°N~15°N

  C.寒带,35°N~55°N

  D.亚热带,25°N~35°N

  14.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区域的气候变化正确的是(  )

  A.柴达木盆地变冷、变湿

  B.四川盆地变暖、变干

  C.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变冷、变湿

  D.塔里木盆地变冷、变干

  1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附近滨海地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并绘制了该地区自然环境剖面图(图L5­1­6甲)和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示意图(图L5­1­6乙)。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

  

  乙

  图L5­1­6

  (1)研究发现,滨海地区是四大圈层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图中 A为________圈,B为________圈,C为________圈,D为________圈,E为土壤。

  (2)图乙中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性,其中,⑥和⑦的交换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作用进行的。

(3)近些年来,该地区海边工厂抽取的地下水中盐分含量越来越高,目前已不能饮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