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 必修一:练习册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 必修一:练习册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作业第2页

  古代诗歌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地理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

  A.物质循环关系

  B.能量流动关系

  C.生态金字塔关系

  D.食物链关系

  8."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反映的主要物质循环是(  )

  A.大气环流

  B.水循环

  C.生物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图L5­1­3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9~10题。

  

  图L5­1­3

  9.对土壤、生物、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土壤条件 B.气候条件

  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

  10.图示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表现(  )

  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B.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D.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约1800万年前索科特拉岛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是相连的,现在岛上有许多独有的动植物。图L5­1­4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及该岛植被景观图。据此完成11~12题。

  

  图L5­1­4

  11.该岛拥有许多独有动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

  B.长期与大陆隔离

  C.动植物的天敌少

  D.垂直地带性明显

  12.该岛植被景观图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干燥 D.高温多雨

早第三纪,中国副热带地区气候干燥,形成沿纬向分布的红色碎屑岩系。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的漂移与挤压,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格局。读图L5­1­5,完成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