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四 第4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四 第4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作业第3页

(2)根据材料二,说明孙中山辞职的原因。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的伟大品质。

解析回答第(1)问时,根据材料一中的"欧美各国......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等有效信息,分析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分析其民生主义能否达到目的,要结合材料一的具体内容及其民生主义的性质进行说明。回答第(2)问时,关于孙中山辞职的原因,从材料二中提取有关信息回答即可。至于孙中山的伟大品质,要结合其提出三民主义、建立民国、辞职等一系列活动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原因:吸取欧美的教训;解决贫富分化问题。说明:孙中山平均地权的设想是无法实现的。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土地纲领,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不可能得到农民阶级的支持。

  (2)原因:袁世凯逼清帝退位;孙中山兑现原有的承诺。品质:为人真诚,信守诺言;心系共和,淡泊名利;国家民族利益至上,不计较个人得失。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1922年8月在一次谈话中说:吾国建设当以英国公正之态度,美国远大之规模,以及法国爱国之精神为模范,以树吾民国千百年永久之计。然而今日中国之外交,以国土邻接关系密切言之,莫如苏维埃俄罗斯。至于国际地位言之,其对吾国利益相同,且无侵略顾虑,而又能提携互助,策进两国利益者,则德国是也。

  --摘编自李玉贞《孙中山与共产国际》

材料二 俄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我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仍不明三民主义之过也。质而言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俄国革命之初不过行民权、民生二主义而已,及后与列强奋斗六年,乃始知其用力之最大者,实为对于民族主义......其(指陈独秀等)所以意图排挤而以独得俄助而疵毁吾党者,初欲包揽俄国交际,并欲阻止俄国不与吾党往来,而彼得以独得俄助而自树一帜与吾党争衡也......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

  --摘编自孙中山《批邓泽如等的上书》(1923年)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两则材料体现出的孙中山对苏俄的认识的不同。

(2)简要评析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的观点。

解析孙中山对苏俄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孙中山在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逐渐实现转变的过程。解答本题,要把孙中山的相关认识放在十月革命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并结合中国国内的政治局势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