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4页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通假字现象。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A项,"泮"通"畔",边。B项,"锡"通"赐",赐予。C项,"匪"通"非",不是。故本题选D项。

【点睛】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的思维却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所以,时代越前的文章,通假字越多。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因为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

6.下列各项所引用的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秋天的夜晚,落叶在风中飘零,独自登上高楼,凝望天际,心中便会想念那个远方的人。

B.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虽然年老漂泊、疾病缠身,但这种生活阅历也使这位老人的人生变得更加厚重。

C.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云雾缭绕的南迦巴瓦峰,她神秘冷艳,不管游客如何翘首以待,也不轻易示人以真容。

D.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稻田里一起捉青蛙的美好往事吗?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项所引用的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本题考查诗句运用的是否恰当。首先要正确了解所引用的诗句的意思,再分析语境,注意诗句的时间、意境、使用对象、情感等方面的和语境吻合踩死正确的。D项,"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表达的是亡国之痛,与童年的"美好往事"的意境不符。故本题选D项。

7.下列各项中,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8段,使用了一个比喻句,说马克思把敌人的诽谤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含蓄地表现了马克思崇高的思想境界。

B. 《我有一个梦想》第19段到第25段,作者多次重复了 "我有一个梦想" ,从内容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