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作业)第3页

A.始终是斯大林政策的忠实追随者

B.一直致力于援助中国的建设

C.开展了以农业为突破口的改革

D.把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新高度

解析根据材料中"苏联的领导者""他在古巴部署导弹"可以判断"他"为赫鲁晓夫。在他执政期间,对斯大林进行了批判;由于其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破裂;他在改革中,以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但由于并未触动"斯大林模式",苏联的社会主义并未发展到新高度,排除A、B、D三项。C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C

2.1958年,苏共中央通过决议,取消粮食及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扩大集体农庄的经营自主权,推行小组包工奖励办法。这些举措(  )

A.改变了苏联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状态

B.成为苏联经济体制变革的开端

C.一定程度上提升苏联农业生产能力

D.借助市场关系推动农业的发展

解析材料中的措施主要涉及农业领域,无法体现改变了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状态,故A项错误;苏联经济体制变革是从1953年赫鲁晓夫改革开始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斯大林模式"给农业带来的消极影响,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没有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C

3.与1951年至1955年相比,苏联1961年至1965年的粮食年平均产量增长近50%,肉类的年平均产量增加60%以上,奶类年平均产量增加70%以上。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  )

A.赫鲁晓夫改革

B.农业集体化的完成

C.美苏关系缓和

D."斯大林模式"的活力

解析题目提供的时间,正处在赫鲁晓夫改革期间,其改革重点在发展农业方面,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A

4.赫鲁晓夫回忆其执政时称,当时苏联领导和他自己在走向"解冻"的同时,又担心"解冻"引起洪水泛滥,局面难以控制,"因此我们似乎曾经阻止过'解冻'"。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  )

A.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B.反对公开地否定"斯大林模式"

C.没有找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D.阻碍了苏联社会制度的变迁

解析赫鲁晓夫的回忆表明,他试图打破"斯大林模式",但又害怕局面失控。这一种矛盾的心态,表明他没有找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答案C

5.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在其著作《历史的教训》中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与苏联"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相关的是(  )

A.加强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

B.可以租借、租让工业企业

C.扩大了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D.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

解析20世纪60年代,苏联处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属于其改革措施的仅有C项。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