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作业)第2页

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 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 516个。这一措施(  )

A.仍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B.使苏联得以一跃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

C.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要内容

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

解析1973年苏联处于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这一时期虽然建立了联合公司,减少管理层次,但仍未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A

6."戈尔巴乔夫在国内最显著的创新措施,是他努力将共产党同苏联政府相分离......他启动了真正的多党民主,建立了议会,并且彻底修改了宪法。"戈尔巴乔夫的上述举措(  )

A.为经济改革的顺利推行提供了保障

B.进一步增强了苏联政治体制的活力

C.导致了苏联的混乱和解体

D.改善了社会主义的国际形象

解析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

答案C

7.导学号34224060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解析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无论是赫鲁晓夫,还是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都无法回避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他们都力图缓解该体制造成的弊端。

答案D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列宁晚年已深切感受到对党和国家官员实行监督以杜绝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防止个人专断问题的重要性,可惜列宁逝世过早,并未找到一个好的办法。后来则逐渐背离了十月革命为建立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民主的原则:党的民主空气缺乏,严格的等级制度,领袖个人专权常常导致一些重大决策的失误;缺乏有效监督致使党内产生特权阶层,引起党群关系的恶化;僵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常使国家财产被视为"无主人的财产";生产成果分配的不合理使群众丧失了发展生产的兴趣;工农的主人地位仅仅成为宣传的口号。

--摘编自吴恩远《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历史意义和启迪》

材料二 (1991年12月27日),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对法国电视二台发表谈话时表示,对苏联的解体感到"羞愧"和"耻辱"。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说:"造成苏联今天局面是谁的错?谁应该受到责难?苏联的解体是公开性时期开始的。"莫斯科出版的《独立报》则直接指出:"是的,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灭了这个帝国。"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戈尔巴乔夫......毁灭了这个帝国"的理解。

参考答案(1)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来许多矛盾。

  (2)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化",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能力素养拓展

一、选择题

1."作为苏联的领导者......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材料中的"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