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3章第1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3课时) 作业(1)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3章第1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3课时) 作业(1)第5页

  3.解析:选A n(H2)==1 mol,产生1 mol H2反应中转移2 mol电子,根据反应方程式关系可得反应消耗Al、Mg、Fe、Zn的质量分别为:18 g、24 g、56 g、65 g。

  4.解析:选D 钠、镁、铁的物质的量约为0.1 mol,n(HCl)=0.05 mol,所以盐酸不足,因为钠还可以与水反应,钠放出的H2最多,镁、铁相同。

  5.解析:选B 1 mol Na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0.5 mol Na2O2,转移1 mol电子,A错误;铝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2.7 g(0.1 mol)Al消耗0.1 mol H2O,B正确;根据反应3Fe+4H2O(g)\s\up7(△(△)Fe3O4+4H2,0.1 mol Fe完全反应生成 mol H2,C错误;在标准状况下,11.2 L Cl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含有的原子数为nA,题中未给出Cl2的状态,D错误。

  6.解析:选C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之比即为产生H2的体积比。

  7.解析:选D 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2+2B2===C,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个数守恒),可知C的化学式为A2B4。

  8.解析:选D 铝在反应时,1 mol Al可失去3 mol电子,因此有2 mol电子转移需 Al的物质的量为 mol 。

  9.解析:选D 4 mol Al失去的电子数为12 mol,根据电子守恒可知,1 mol H2O被还原,得到2 mol电子,所以转移12 mol电子,需6 mol水作氧化剂。

  10.解析:选A 11.5 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水中,生成H2为0.5 g,溶液实际增加质量为11 g;12 g Mg投入到与水等质量的足量盐酸中,生成H2为1 g,溶液实际增加质量为11 g,故a与b的质量关系为a=b。

  11.解析:选D 根据离子方程式:Ag++Cl-===AgCl↓,计算可得。

  12.解析:选A 根据题图,Mg、Al产生H2的体积相等,则Mg、Al失去的电子数相等,2×n(Mg)=3×n(Al),故n(Mg)∶n(Al)=3∶2,Mg、Al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8∶9,则Mg、Al的质量之比为4∶3。

13.解析:根据题意知4.66 g沉淀即为硫酸钡沉淀,故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n(Na2SO4)=0.02 mol,其浓度为c(Na2SO4)==0.4 mol/L;碳酸钡沉淀的质量为14.51 g-4.66 g=9.85 g,n(BaCO3)=0.05 mol,其浓度为c(Na2CO3)==1 mol/L;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