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三 宋明理学 作业2
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三 宋明理学 作业2第2页

  

  A.致良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三纲五常 D.格物致知

  解析:选D。致良知属于王守仁的主张,而示意图空白处属于程朱理学,故A项错误;读示意图,"反省内心"为陆王心学探求理的方法,所以空白处应为程朱理学探求理的方法,存天理,灭人欲不属于求理的方法,故B项错误;三纲五常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与示意图不符,故C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求理的方法,故D项正确。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学问须以《大学》为先,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中庸》工夫密,规模大。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唯是致此良知而已。自然而致良知者,圣人也;勉然而致之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肯致之者,愚不肖者也。愚不肖者虽其弊昧之极,良知又未尚不存也。

  --《王文成公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论语》主要反映了谁的思想?据所学知识,简述《论语》的主要思想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谁的思想?概述材料二的主要主张。

  (3)从学问和修养的角度,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的不同点;据所学知识,归纳这两种主张的共同点。

  解析:第(1)问实际考查孔子的思想,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第(2)问考查王守仁的思想,其主张可回顾教材知识回答。第(3)问首先要找准比较点,可从材料中归纳提炼其不同点;其共同点要从朱熹与王守仁的思想本质入手分析。

  答案:(1)孔子。思想内容:仁;礼;有教无类等。

(2)王守仁。主张:致良知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致良知有不同的层次;良知存在于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