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必修三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群落的演替 作业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必修三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群落的演替 作业第2页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a表示该群落所含能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植物物种数

  B.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生物种类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C.在人为干扰情况下,将来不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

  D.草本阶段最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

  解析: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植物物种数(曲线c)及群落所含能量增多(曲线a),但个体数减少(曲线b)。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会越来越多。如果人为地植树造林,可能会加快群落的演替,更早地演替至森林阶段。草本阶段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

  答案:D

  5.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死亡,最终被云杉所取代,这种群落更替表明(  )

  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

  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低

  D.从结构上看云杉比桦木高

  解析:光照影响植物的分布,森林中的各种植物为了光源而进行竞争,这就是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云杉适应环境而生存、桦木因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这就是一个自然选择过程。

  答案:B

  6.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草),首要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D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过程中,首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B.捕食关系能表现出生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C.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为次级演替

  D.初级演替中苔藓可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

解析:在群落中,如果出现动物,则先出现的动物应是植食性动物,可以及时获得食物,保证其正常生存。捕食关系能反映出负反馈调节,即捕食者数量增多,被捕食者数量减少,捕食者数量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增多。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其上进行的演替为次级演替。地衣能分泌有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