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A. 王族

B. 功臣

C. 姻亲

D. 先代贵族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能够说明西周分封时以王族子弟为主要受封对象,或者说王室贵族成为分封制的主体,所以答案选A。BCD三项也是分封制的对象之一,但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

3.杜甫诗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齐鲁"之称源于西周分封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召公之子受封于鲁

B. 鲁国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

C. 鲁国是因功臣受封

D. 鲁国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公之子受封于鲁国,故A项错误;鲁国诸侯要定期对周天子朝贡,故B项正确;齐国是因功臣受封,故C项错误;宋国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故D项错误。

4.西周时期某诸侯国君有子四人,依年龄从大到小分别是甲、乙、丙、丁,其中甲、丁是庶子,乙、丙是嫡子,应该继承诸侯之位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西周宗法制规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乙是周王的嫡长子,有资格继承王位;丙虽是嫡生,但不是长子;甲、丁是嫡长子的庶母兄弟,均为小宗,无权继承王位。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