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部编本八上新人教版语文《第三单元试卷》
免费下载部编本八上新人教版语文《第三单元试卷》第3页

由静而动; 时间交代:由朝而夕。 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1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15、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 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记承天寺夜游》

一、作者作品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宋词豪放派创始人。

二、 文言字词

念:考虑,想到 寝:睡 但:只是 相与:共同,一起 闲人:清闲的人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户:门 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于是。 至:到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三、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门户,便高兴得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内容详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什么?写出了月色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清澈透明(空明)。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月光比作积水空明,突出月色的澄澈透明。以水中藻荇侧面烘托月色的清澈透明。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5.文中写了哪两个人?他们有什么相同点?

苏轼和张怀民。共同点:都是闲人;都被贬了,心情抑郁,但仍思进取;都有豁达的胸襟。

6.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作者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理由:惟张怀民可以同乐. 2)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3)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密切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7.如何理解闲人? 闲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闲人",即清闲的人。它包含着复杂的意味。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作用:闲是文眼,闲人是点睛之笔,深化中心,点明主旨。

8.全文以"月光(月色)"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9.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结构: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11文章表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

12.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13中心思想: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14.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