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师用书免费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师用书免费下载第4页

在每课时结束时集中进行指导。

本课的生字,可以组成词语"静悄悄、鹦鹉、父亲"等进行认读,要提醒学生"父亲"一词中的"亲"读轻声。还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比如, "鹦""鹉""悄",可分别借助声旁"婴""武""肖"读正确,借助形旁"鸟字边""竖心旁"理解字义。"啦"是多音字,在拟声词"沙啦"里读第一声,用在句尾作语气词时读轻声。

本课要写的字,包含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独体字3种结构,可以归类指导,提高效率。"翠、羽"两个字可合在一起指导,要强调"翠"上部第一笔和第四笔是横折。要提醒学生"吞"字第一笔是平撇。

..........................................教学资源..........................................

作者简介

郭风(1917-2010),原名郭嘉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有散文集《山溪和海岛》《避雨的豹》等。

             16金色的草地

.............................................教材解析 ..........................................

《金色的草地》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课文语言平实,意境优美,充满童真童趣。

课文开头介绍了蒲公英生长的地点,描写了蒲公英盛开时草地变成金色的场景,为后文的观察发现做了铺垫;接着描述了"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快乐情景;然后重点描写了"我"发现草地的颜色会变化的现象,并通过细致人微的观察,解释了变化的原因;结尾抒发了对草地、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因为"我"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所以从平凡的大自然中,看到了有趣的变化,发现了变化的秘密。

课文中"很早""中午""傍晚"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及描写草地、蒲公英在不同时间里不同样貌的词句,表明作者留心观察了事物的变化。

课后题直接指向本单元语文要素。第一题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我"观察到的事物和场景;第二题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我"观察到的草地变化的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第三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并和同学交流观察所得。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展现了兄弟俩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游戏情景。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有助于学生直观了解草地的样子,感受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标 ..........................................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l3个字,会写"乡下、窗前"等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建议..........................................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接着了解"我"观察到的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感受"我"观察的细致;然后自己观察生活中某一事物或场景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实践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

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后说说草地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在说出"有趣""可爱"等总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欢快的语气朗读课文,并围绕课后第一题的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课文中描写的哪些场景让你觉得有趣和可爱",从而整体了解课文描写的内容,比如,蒲公英盛开的金色草地场景,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