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山西省平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山西省平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A.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 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 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D. 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战国时期"士"出现了较多的分层,这样的分层是适合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这一趋势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导致士阶层分化,这有助于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故C项正确;百家争鸣的根源是铁犁牛耕的出现,故A项错误;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故B项错误;官僚政治是商鞅变法推动,故D项错误。

4.《孟子》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密孔的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由此可知,孟子主张

A. 遵从规律发展生产充实百姓财富

B. 鼓励农民按照农时辛勤劳动

C. 政府不要干预百姓的生产生活

D. 古代已经普遍形成环保意识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不违农时......数罟(密孔的渔网)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反映了孟子反对过度的农牧渔业、林业的开发,主张遵从客观自然规律来发展生产,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按照农时辛勤劳动,而是说明遵从自然规律发展生产的必要性,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与百姓生产生活的关系,故C错误;"古代已经普遍形成环保意识"说法过于绝对,而且材料也无法体现这一结论,故D错误。故选A。

5.董仲舒《春秋繁露》载:"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据此可看出董仲舒的主张是

A. 君权神授

B. 天人感应

C. 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