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远 行远】人教版必修3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全国模拟题组合卷
【思远  行远】人教版必修3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全国模拟题组合卷第3页

  承、古为今用。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空气,我们要剔除这种习俗,取消燃放。④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利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培育文明社会风尚。

19.(2015湖北黄冈1月调研,19,"传统文化的继承")"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思想之一,它具有多元价值,可以"经国家",也可以"序人民";可以"正性情",也可以"明是非"。总之,"礼"可以"节万事"。由此可见(  )

                

A.在传统文化中,"礼"根植于人的内心,是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标准

B."礼"源于自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规范

C."礼"包含有丰富的内涵,具有传统继承性和鲜明民族性

D."礼"具有多元价值,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础

答案:A

解析:"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不是法律,但是在某种意义上高于法律,根植于人的内心,是日常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标准,但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规范,也不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础,没有体现鲜明民族性。

20.(2015湖南常德高三模拟,20,"传统文化的继承")文艺批评"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是因为(  )

①商业标准与艺术标准是不能统一的两种标准 ②文艺发展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文艺批评应当坚持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 ④文化会因商业性程度提高使其艺术水平降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19.(2015河北邯郸一模,19,"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传统文化的继承")我国有记载的使用筷子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一日三餐筷不离手是中国人的传统,但筷箸文化在现代生活中被忽视已久。为了唤醒人们对筷箸文化的重视,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计划在2015年将筷箸习俗申请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目前,中国的筷箸文化已经成为日、韩竞相争夺的一项文化遗产。中、日、韩虽然都使用筷子,但材质和形状却有差异。中国筷子多为平头竹筷子,韩国为空心不锈钢筷子,日本则为尖头竹筷子。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8亿以上的人使用筷子,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的用筷习俗皆由我国传入,在东亚影响十分广泛,被形象地称为"筷子文化圈"。这体现了(  )

①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②不同国家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途径和媒介 ④文化遗产是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和文化成就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14.(2015辽宁东北育才中学五模,14,"体味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自周朝起,中国就有祭月仪式、拜月习俗。到唐代,中秋节正式形成,赏月逐渐成为全民族的习俗。中华民族赋予了"月圆"丰富的人伦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月亮文化,"团圆"成为中华儿女共同追求的生活愿景,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之一。这表明(  )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月亮文化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 ④月亮文化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正确,材料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②与材料无关;③正确,材料表明了月亮文化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④与材料无关,应排除。本题选A项。

21.(2015山西三诊,21,"传统文化的继承")2014年9月,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一说法是基于(  )

A.古代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B.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C.古代经典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答案:D

18.(2015山西三诊,18,"传统文化的继承")端午节是中华多民族的民俗大节,但不同民族风俗各异。如汉族过端午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蒿、系五彩线等;四川凉山的彝族群众在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