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正定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7.商周时,内服王畿地为王室直接管辖,对外服之地大多虽享有统领权,但受封建贵族政治的制约,其控制力有限。春秋列国体制的出现,其实也正是地方逐步独立于中央的产物,原有王朝体制因此崩解。材料中"封建贵族政治"指的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

8.吕思勉的《中国制度氏•宗族》记载:"正姓,若周姓姬,齐姓姜,宋姓子。庶姓,若鲁之三桓,郑之七穆。盖正姓所以表大宗,庶姓所表小宗也。"材料反映的制度( )

A、用血缘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统治

C、表明中央行政管理制度成熟 D、标志"家天下"局面的出现

9.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

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C.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10.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11.清代某学者在其著作中记述了"(江苏)昆山徐氏科名之盛","三世四翰林""四世翰林""(安徽)桐城张氏六代翰林"的故事,此现象反映了( )

A、封建官僚体制下世泽的延续 B、封建官僚体制有很大的弹性

C、南方士人在科考中占据优势 D、科举制失去了人才选拔功能

12.学者许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国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 )

A. 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 B. 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

C. 规范大宗和小宗关系 D.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13."显而易见的是,......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中自下而上,权力下移的性质。再同以往的选官制相比,它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材料中省略处应为(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4.下列各项关于隋唐科举制度作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打破了门第限制 B.促进了文化发展 C.打击了豪门土族 D.消弱了皇权

15.有学者认为,秦汉时"民之反,多农与士结合,易成;至宋、明民之反,农而已,士稍也,易败"。由此可见,隋唐制度对封建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 B、"大一统"格局得以奠定

C、封建统治基础得以扩大 D、儒学得以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