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2: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作业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2: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作业第2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根据题干材料的信息"要求女子:一不能缠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三要'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可以得知这一时期有人推崇西方婚礼以及反对缠足的主张。③表述不符合史实;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时间与题干不符合。故A项正确。

5.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  )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国日益与世界潮流接轨

解析:选B 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交礼仪的变化,从"跪拜礼""老爷""大人"不平等的礼仪发展为"握手、鞠躬""先生""同志"等平等的礼仪,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精神,故B项正确。A、C、D三项反映的都是其表面现象。

6.《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

  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解析:选D A项中"完全接受"、B项中"公开赞成"、C项中"无法融合"的说法均太绝对,未能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

7. 上海石库门住宅(如右图)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近代洋场风情的现代化生活,使庭院式大家庭传统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库门文化。综上所述,石库门的出现反映了 (  )

①近代中国建筑的完全欧化 ②近代中国生活模式的转型 ③近代中西文化的交融 ④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